《离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可这时楚国,不止是楚国,不管此时发兵哪个国家,他们定然都会因为女子之言合力反抗,此事难矣。

    不过,秦国乃天命所归,待那白起寻至咸阳,届时秦便如虎添翼,一统天下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怨,对于这一点也是没什么争议的,多觉得是文学具有批判现实的作用。而黄宗羲就在《汪扶晨诗序》说,“凄戾为《骚》之苗裔者,可以怨也。”间接说明了《离骚》是可以达到一个批判现实的作用的。】

    【《离骚》中有很多诗句都是在批判现实,尤其是前半部分很是直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指君王,浩荡乃荒唐之意。怨就怨楚王荒唐啊!始终看不懂他人的心!】

    此话一出,众人又是假装若无其事地瞥向熊槐和屈原二人。

    若是往常听到此番言论,大王早就暴怒了,可此时他们的大王却像是什么也没听到似的,只认真地看着巨幕。

    熊槐已经看开了,自己现在发火也好,忽视也罢,这群人不知怎么笑话自己呢。

    为今之计,只有让他们看到自己改变现状才能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他没忍住看了一眼身旁的屈原,安抚的话卡在喉中终是没有说出口。

    屈卿似乎一点也没受女子言论的影响,他如此坦荡,自己以往怎么就没发现呢?

    【除此之外,诗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言志,许多人都提到过这个观点,我们现在最为认同的是《毛诗序》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而《离骚》从头到尾都在抒发着屈原的忠君爱国之情。】

    那些原本还有些轻视屈原的各国文人听了三月的话,又看了看自己记下来的《离骚》诗句,再一看自己的诗。

    似乎写诗也没那么简单。

    唐元和年间,江州。

    白居易听了此女之言,更叹自己与屈原不是同代之人。

    屈原,真当己之知己也。

    他心中越发激动,满腔的情绪不知与谁述说,遂愤而提笔。

    “月日,白居易。微之足下:据上次书不足半年,然今天降巨幕,全城皆可观之,不知足下可见?言语之间感吾之心,此女乃千年后之人,后世之人犹信兴观群怨,足明吾二人之言乃正理,持之必胜焉……”

    【这两个理论对后世诗歌乃至文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白居易、元稹等人曾领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其实是为唐代政治改革而服务的,所以它的含义是比较偏向于政治的,我们暂不提政治的话,他的意思就是说写作要反映现实,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

    白居易看着巨幕,手中毛笔上的墨汁滴落在宣纸之上他也未曾察觉。

    此女竟提到了他!

    敢问,普天之下哪个文人不希望名垂青史?

    自己所提出来的观点竟被后世记载!

    何其幸哉!

    他连忙换纸。

    “微之足下:幸哉!后世之所忆也!原恐吾二人惨遭贬谪而不为,依吾之见,回长安之日,近矣。……”

    【而屈原之作,是如何反应他自己的意志又是如何反应现实的呢,接下来三月以自己的理解来简单地意译一下。】

    【《离骚》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艺术版自传,大概可以分为四段。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岂余心之可惩”为第一段,我是颛顼后代,生于正月,父亲为我取名正则,我的字是灵均,我从小注重修养,品德高尚。】

    【时间一晃我都这把年纪了,可我还没实现我的美政理想。快呀!大王!跟着我一起努力吧!上天是公平的,古代那些明君多好啊,身边那么多贤臣帮助。那些昏君,都没什么前途啊!】

    【我知道谏言会让人不喜,可苍天在上,我屈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王啊!】

    【太难了,被奸臣陷害,大王不再信我,我太难了!】

    【算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要坚持我自己的准则,就算是死也不会改变!】

    现在还来得及吧!

    屈原的才能与作为熊槐都看在眼里,要不然自己也不会让他年纪轻轻位居左徒!

    一切都还来得及!

    让我们像那些明君一样一起奋斗吧!

    【这第一段说的都是些比较现实的东西,除却我们一会儿要说到的香草美人意象,他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很明了的。】

    【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他展现出来的君王佞臣的形象、自己的彷徨以及最后坚持正义的决心。】

    北宋元符二年,儋州。

    一直劝说着自己本是儋州之人只是寄生于西蜀的苏轼停下手中动作。

    谁还不是对君主有着无尽的忠诚?

    谁又不是一次次地被流放?

    他这辈子都用在这流放途中了!

    古今知我者,唯屈子耳。

    苏轼长叹一声,看着面前鲜嫩多汁的生蚝,吞咽了一下。

    “所幸,有此美食作伴,不枉此行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