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取名(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有人就问:“还不知长公子名讳为何?”
名字嬴政早就想好了。
昨日喜得长子,嬴政爱不释手的抱了好一会儿,但新生儿没什么精神,很快就睡着了,被他放回榻上。
因为下雨,无法回蕲年宫,但若让他去看望楚夫人也是不可能的。
哪怕楚夫人刚刚生产,他也不是那种温情的人。
难得没有竹简在手边,嬴政只能站在窗前欣赏雨景。
不经意瞥见宫墙边的一片绿意,那是宫中栽种的桑树。
在没有棉花的年代,蚕丝尤为重要,桑树甚至与农田一样,是国家税收的组成部分之一。
秦重兵事,也重农桑,因此桑树遍地开花,连宫中也沿着宫墙种了一排。
原本一个多月不下雨,宫中的桑树叶子都有些打卷,看起来很不精神,此时在雨水的滋润下,纷纷展开,一片郁郁葱葱。
嬴政看着看着,就觉得这桑树仿佛是秦国一样,五国攻秦时,几欲亡国,就像干旱时的桑树。
如今五国退兵,秦国大胜,就像终于等到雨水的桑树,又重新换发了生机。
嬴政想起了郑国的一首小调。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希望有他在的每一日,秦都能像此时的桑树一样,永远充满生机。
“就取名为扶苏吧。”
“扶苏?好名字啊!”
公卿们反复咀嚼,只觉得这名字被他们读出来都口齿留香,一股草木的清新气。
这么富有寓意的名字,再一次坐实了秦王的喜爱,毕竟大家对于不喜欢的孩子取名都很随便。
比如因为出生时脚先出,导致亲妈难产的郑庄公,就被潦草地取了个名叫痦生,翻译过来就是逆生,难产。
讨论完长公子的名字,就开始讨论起他母亲楚夫人的问题。
奉常进言曰:“秦楚世代盟约,楚女入咸阳宫即为王后,且如今楚夫人诞下长子,于秦国有功,是否应请立为王后?”
嬴政眼神中毫无波澜:“秦楚世代盟约,然此次攻秦,楚却为合纵长。恐怕此刻,蕞城城墙上还插着楚军的箭矢,可见这盟约早就名得而实亡。”
楚国都不遵守合约派兵攻打了,他们为什么还要遵守那个立后的约定。
其实奉常也是这么想的,签署合约再撕毁,各国国君的传统艺能了,只不过职责所在,他总是要问一句的。
诸位公卿都没有异议,等到兴奋劲儿过去,就又讨论起了政事。
只有一个人例外。
廷尉李斯跪坐在下首,神情阴郁,明明士大夫议政时轻声慢语,他却只觉得殿内吵闹。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名得而实亡’,这是韩非说的话,秦王如何得知?
难道秦王对韩非也有欣赏之意?
当初二人同在荀子门下学习,韩非总是能得到更多的夸赞,连老师荀子都曾多次夸他聪慧。
李斯心里不服,所以当年出仕时,他没有听从大家的建议,选择有同学老师所在的韩国,而是长途跋涉,去了征伐不断,被世人称为暴秦的秦国。
秦国有兼并天下的野心,这份野心对六国来说是噩梦,但对于他这样一心想往上爬的谋士来说,却是难得的温床。
李斯相信,待他带领秦国大军踏平新郑之后,世人定然只知李斯而不知韩非。
可现在呢?
秦军攻韩的事还没影儿,韩非说过的话却先一步出现在了秦王的口中。
李斯神情依旧阴郁着,他思绪翻飞,开始思考韩非被秦王招揽的可能。
韩非乃韩王之子,对韩国满心赤诚,但秦王打起韩国来毫不手软,详情请见秦王政三年,蒙骜带兵攻韩,拿下了韩国十三座城。
就算是未来,秦韩之间也必有一场大战,韩非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弃韩入秦的。
想到这,李斯稍显安心,凝神去听其他人讨论的话题,发现这群人聊着聊着又绕回来了,还在聊关于长公子的问题。
奉常正在畅所欲言,说等几年后,一定要请饱学之士来教导公子。
何谓饱学之士?师出名门、才名远扬,最好还是著书立说的那种。
越听越像韩非!
得赶紧把攻韩提上日程了,小心眼李斯如是想。
至于长公子的老师?他自然是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