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何朗,明天沐休,甄先生说今晚在秦淮河包船开文会,玩一天一夜带我们都去见识见识金陵的繁华夜景,你和贾琏要不要报名,咱们一起从书院坐车出发。”

    崇正书院双人宿舍中,何朗和贾琏正打开大门地,在收拾回家的包袱行李。

    门外路过的同窗们,热情地招呼两人沐休日一起去玩。

    很正常不过的行为是吧,却引来贾琏的惊呼大叫:“不去,不去,你们少来祸害我们这种良家好男,书院半月只沐休一天,哪个有家室的男人,会不回家孝顺父母照顾妻儿的,我可是家有贤妻即将当爹的人,秦淮夜景哪天不能去!何朗也不能去,他可是我未来妹夫!”

    拒绝得太过大义凛然,换来了门外路过的同窗,以及隔壁对面宿舍的同窗不约而同地嘘声。

    善意的嘘声。

    书院的人,早就知道贾琏和何朗的关系,更知道贾琏有个青梅竹马的妻子且妻子正在孕中,何朗更是贾琏的未来妹夫。

    对于这些家庭实情,两人没有想太过隐瞒的意思。

    书生意气,正当年少,只要理由正当,书院中的同窗是不会故意为难的。

    崇正书院是金陵数一数二的书院,是本朝培养出科举进士最多的学院之一,和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嵩阳书院并成为本朝五大书院。

    本朝发展到现在,每次科举,都是这五所书院学生的竞相追逐的时刻,每期的上榜进士,有五分之三都是在这五所书院就读过。

    贾赦领着一大家子回到金陵祖宅后,就拜托妹夫林如海,将孩子送到位于金陵的崇正书院了。

    谁不知道,有当朝探花的林如海教导孩子更好,只是,贾赦也知道,林妹夫现在可是忙着呢,愿意百忙之中抽空来指导一下孩子,已经难得了,再过,就是不近人情、苛求了。

    因此,已经通过科举入门考试,一个是童生,一个是秀才的贾琏和何朗,就被送到了书院读书,每个月沐休才到林府,让林如海指导。

    崇正书院中,知道贾琏、何朗身份的人不少,对于自己的身份,两人却没有特意公开,却没有特意隐瞒。

    毕竟贾赦这个家主,回来的金陵还是要交际的,更别说在金陵,贾家还有一个布政司使参政夫人的林姑姑呢,想要借着贾家攀上林家的人多得是。

    贾琏这个国公府的继承人和何朗这个年幼伯爵,避免不了交际地,自然会和书院的同窗有交集。

    崇正书院可没有启蒙班,能进这里读书的起步都是童生,不然就是背景硬的关系户。

    也就是说,能在这里读书的,不是权贵子弟、书香世家,也都是寒门贵子。

    贾琏和何朗两人,一个凭借仗义疏财大方开朗,一个凭借读书硬实力地,在这里混得如鱼得水,书院上上下下就没谁不喜欢他们的。

    看贾琏这不顾礼仪地放肆大吼就知道了:“谁嘘了!谁嘘了!我家娘子和妹妹每次送来的好吃都喂了什么人,那么多好吃的,居然都没法讨好你们这群黑心货,难得沐休还想扣押我?下次,娘子再怎么劝我,我也不傻乎乎地给你们这种忘恩负义地带吃的了。”

    得来的自然是门外同窗笑闹的道歉讨饶声。

    何朗和贾琏就在这一片的笑闹中,背着书箱,领着拎包袱的书童离开的。

    贾家回到金陵后,过得还是很如意的。

    本来就是这里的世家大族地头蛇,又有林家这个现管的妹夫,真没谁敢惹。

    内部也很和谐。

    贾赦每天出门溜达听人吹捧,可快活了。

    他也不再是曾经那个不管不顾的老纨绔了,为了树立未来国丈的形象,提高格调的,他可太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

    好人他不会做,坏人他不许族人做。

    在“微服寻访”许久,发现金陵贾家族人没少做坏事,他拿出京城对贾老太太的态度,联合金陵知府扫荡一遍后,就开始他金陵的纨绔生活了。

    现在谁不知道,他贾赦就是个贵勋无赖。

    上门送礼,你送多少,他收多少,事情嘛,他就看心情办。

    一部分是他自己的随性而为,一部分则是跟在他身边,当今的幕僚办的,借的是贾赦这个老纨绔的名头罢了。

    贾赦是一点都不带怕的,谁让他收上来的礼物是和皇帝通通二八分的。

    不然,没多少收益就想他办事还担上责任的,他才不干。

    金陵祖宅这里,主事的是王熙凤,何氏早就放权给贾琏两口子了,连带当年张氏偷偷给儿子留的产业,也在两人成亲后,全都归还了。

    王熙凤亲爹亲娘早就去世,她的婚事,是由王子腾夫妻办的,嫁妆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在京城算是中等水平。

    靠这些嫁妆,自己吃喝是没问题,但是想要维持贾琏和她的体面,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贾赦就是个自顾自己享受,心里没有儿子的,想要让他补贴儿子,不可能。

    贾老太太自从大出血后就吝啬了血多,现在眼里只剩下贾宝玉,贾琏和王熙凤这对新婚夫妻她就口头夸赞,无视两夫妻成亲后各种的千头万绪中,继续当她乐呵呵的老太君。

    何氏这突然拿出的,贾赦都不知道的张氏的嫁妆单子,可是及时雨,帮了贾琏两口子大忙了。

    虽然说当年张家出事,张氏为了帮娘家打点,嫁妆十去七八了,但是张氏那嫁妆,可是按照太子妃的配置准备的,即使十去七八,也还剩不少。

    更别说有何氏的帮忙打理,这么多年过去了,嫁妆产业本来的价值外加收益,也足够贾琏夫妻挺直腰板。

    好好经营下去,养儿育女不看长辈面色不难。

    王熙凤收下这些产业后,是真的哭了。

    能自个儿小家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谁想去低头弯腰讨好别人?

    要说她内心一直以来没有对何氏有几分轻慢不满是不可能的,但是再多的轻视和不满,在何氏拿出这些产业,毫不保留地当着贾琏的面给她后,她是真的和贾琏一般,决定将何氏当亲娘孝顺了。

    这种嫁入门就彻底放权散财的做法,就是亲娘可能都做不到。

    即使这是有原因,王熙凤也感激。

    明面上,何氏还是在贾家祖宅住的,实际何氏已经搬到了与林府只有一墙之隔的何家别院去了。

    方便和贾敏一起管理在江南的产业。

    贾赦的内务,自然又回归到刑氏这个名正言顺的妻子手上。

    虽然刑氏已经被吓破胆,谁都不敢得罪,生怕行差踏错地惹怒贾赦被休书警告,但是能重新拿回属于她的小部分权利,她肯定是高兴的。

    即使仅仅她院子的,只用于照顾贾赦和两个儿子日常的小权利,她也满足。

    最起码,有这点权利做底气,她那属于三品诰命的体面,在金陵,是保住了。

    对外,她只要大度地称放权给儿媳,她只想好好照顾丈夫和儿子就行。

    贾琮、贾琪太小,处于只能请人回家启蒙阶段,自然是得在祖宅居住的。

    金陵这边学风盛行,不缺能教导孩童的读书人,以贾家这样的家世,即使是启蒙,请俩个举人也是可以的。

    王熙凤得管着祖宅、嫁妆、贾琏的产业,还得打点祖宅和京城人脉关系,事情多的去,刑氏这个不敢管事的继婆婆愿意亲自接手两个小叔的一切事宜,她也乐得放权。

    比起那点小权利,王熙凤更怕刑氏没事找事,对她这个儿媳妇指手画脚。

    出错?

    刑氏身边可是有宫里出来的嬷嬷看着,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总之就是,因为各有所得地,贾家大房在金陵是空前的和谐。

    你问贾明春和贾迎春(苟子)去哪里了?

    她们都住到林家去,协助林黛玉管家带弟弟了。

    这些年来,贾敏可没有闲着。

    在贾琏考取童生、何朗考上秀才的那一年,贾敏就生下了林家的继承人,林承玉,今年已经快四岁,正在启蒙。

    贾家开始准备下江南的时候,贾敏又诊出怀孕,林黛玉回到林家,刚好从孕吐反应强烈的贾敏手中,接过林家的管家大权,又有何氏接手生意,让强撑的贾敏能卸下担子,总算能好好休息一番。

    大夫诊断过了,这一胎很大把握也是男孩,可把林如海高兴得,差点维持不住稳重人设,像个年轻人般大喊大叫。

    天知道林家五代单传的压力,到了林如海头上,有多重。

    现在林家要迎来第三个孩子了,还很大可能是第二个男孩,林如海可不是高兴疯了吗?

    为了表示感激,林如海对贾琏、何朗别提多尽责了,每逢沐休必须检查他们的功课课业,给他们讲解提升不说,有空还会写信给崇正书院的院长,聊聊关于地区教育的大问题。

    以往,地方官的这些关注,更多是给县学、府学、洲学这类官学的。

    为什么贾琏和何朗不去官学?

    自然是不适合。

    官方学院更推崇有教无类,即使同样有进入限制,但是成员偏杂了些,不如崇正书院这边门槛高。

    教学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两位属于贵勋一派的继承人、当家人,会侧重人脉结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