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之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从陶府回来之后,公厨便有了稳定的辣椒来源,吟风照例烘干做成辣椒面储藏起来。

    泡椒她是不敢多做了,官盐昂贵,这吃法未免有些奢靡。

    有油泼辣子就暂且足够了。

    它不止能搭配米皮,陈米用完之后,吟风还尝试着用澄好的面粉水来蒸制,成功做出了凉皮和面筋。

    还有什么油泼面、臊子面这些要用到辣椒的现世美味,也都让她捣鼓了出来。

    公厨的好评声水涨船高,越来越被衙役官差们所认可。

    趁着这般好时机,吟风跟随陆司簿一起去了趟光禄寺瓷窑务,从督陶官那里领了些新造的官瓷回来,先前满是豁口的餐具总算可以淘汰掉了。

    新领的官瓷胎壁细腻轻巧,白净如月盘。其上釉色纯白,质地滑润,又如萦萦月光。

    这些在吟风看来就已经价值不菲,但听陆司簿说,光禄寺给各处府衙公厨的瓷器根本就不值一提,供给他们的都是瓷窑务里最末流的官瓷。

    往上算,还有专供一品大员和王公贵族的一品官瓷和等级最高、只供皇室宗亲使用的御制瓷。

    那些瓷器就连为官数十载的陆司簿都不曾有幸得见。

    吟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想,她倒是见过的。

    博物馆里隔着玻璃见的。

    除却这些官瓷,吟风还花心思将公厨里一间堆满陈年杂物的储藏室收拾了出来。摆上案几和几张月牙凳,布置上白瓷花瓶,便算作是公厨的雅间。

    京兆府最富才情的曹功参军温若云知道此事后,还兴致勃勃地要为这雅间取名。

    他一番引经据典下来,却都找不出合适的字眼,倒是让他身旁坐着的赵士谦险些困得端着碗阖眼昏睡过去。

    周沉用完晚膳,温若云还在原处逐字逐句地推敲着字眼。

    这时周沉看了眼院中那颗银杏树。

    虽然枝叶都已凋落,但能看得出粗壮的主干已经为来年的枝繁叶茂蓄积了足够的养料。

    他一向都很欣赏厚积薄发这个词。

    “文杏以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1

    周沉道,“就叫文杏馆吧。”

    温若云哑然一瞬,自愧不如。

    一切都蒸蒸日上,只有天气愈发的冷。

    还没到酉时签退的时候,消极怠工的太阳公公也已溜之大吉许久了。

    算着日子,冬至也该来了。

    按照大梁的习俗,冬至这日皇帝要去郊外行宫祭天,百姓们则守在祠堂祀祖。

    文武百官当然也不用上朝议政,短短三天的冬节行程被祀祖、走亲访友、置办新衣和吃饺子挤得满满当当。

    当然,这里的百官得除去礼部、光禄寺、京兆府和禁军的大小官差。

    皇帝动身前往行宫祭天从不是件小事,需礼部负责大典的的种种细节规制,光禄寺准备祭祀用的祭品和膳食,禁军随驾全程戒严护驾,而京兆府则负有全城治安的任务。

    冬至还没来,京兆府上下官差就提前开始排演起治安护卫的细则。

    就连那位闲云野鹤般的京兆府尹端王都亲临了两回指导工作,周少尹与众人更是绷着根弦,眼下的青黑都越发浓重。

    来公厨用晚膳时,个个都是一副累得半死不活的模样。

    吟风便和李策商量着,得在圣上祭天回銮后好好犒劳大家一番。

    这想法陆司簿当然也是支持的,他在吟风大致粗算好了要用到的钱银,就爽快地拨给了她手里。

    只是当他好奇着问吟风要买什么珍味时,她却卖起了关子没说话。

    冬至日一大早,吟风摸着黑起床,几乎是跟着巡街护卫的衙役们一同出发,去了西市菜集。

    与此同时,朱雀大街上早已被前来凑热闹的百姓们围地水泄不通。

    两队禁军分立东西两侧,手握长戟严阵以待。

    京兆府府尹端王和司兵参军二人又领两队人马环绕在四面八方前来围观的百姓前,生生筑起了一堵人墙。

    远处,周沉身穿干练的墨色劲装,临着北风静立于朱雀大街附近的高阁上,领一队暗卫潜藏各处。

    这里是除却城墙外地势最高的地方,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朱雀门到明德门,可谓尽收眼底。

    若是圣驾附近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他都能第一时间有所反应。

    与他一同守在高阁的是张仵作,此刻正吃着芝麻盐酥饼,闲饮着茶。

    圣驾将将从朱雀门露出个头来,沿街的百姓们便陆续跪伏下来,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