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14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战乱后的大明需要休养生息。

    【可一旦瓦剌还有鞑靼他们死灰复燃,已经偏隅一方的大明王朝还有能力抵御么?

    明仁宗朱高炽可以,好圣孙朱瞻基可以,但是朱叫门那个混蛋玩意行么?

    人的劣根性,居安不思危,特别对于从未上过战场的后代皇帝。

    有长江之险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有江南富裕给他们带来的国家强盛的假象。

    后代皇帝还有能力抵御外敌?】

    乐瑶的这一问把朱高炽问住,自己可以,儿子可以,可是到了孙子辈呢?还可以么?

    【迁都南京另外一个弊端,会造成南北差异越来越大。

    即便明朝在科举上分“南北卷?vip”,但是北方的落后不仅仅是分卷就能解决的。

    科举可以分卷,但是百姓怎么分?】

    朱高炽再次沉默。

    “那到底《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杨广为反面教材,就怕大明的经济崩在自己手上。

    如今才第三次北伐,还有两次……

    【明仁宗朱高炽迁都南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钱?小$说路上_[.vip]?『来[小$说路上]$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vip”。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太宗朱棣显然是完全相反的理念,明太宗朱棣更注重于宏图大业,而明仁宗的目标则是守城。

    接下来咱们具体分析分析。

    第一,自唐宋以来,王朝的经济中心就在南方,若迁都南京,也更容易掌握江南,要知道江南地区可是纳税重点地区。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江南熟,天下足“

    以江南的松江府为例,每年上供给朝堂的布匹,有三分之一是出自于松江府。】

    天幕中出现一个金黄闪闪的大字。

    钱!

    【第二,若迁都南京,则可以停了漕运,如此又会节省一大笔开支。

    京城当时大部分供给都依赖于漕运可河道常年堵塞,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疏通河道。

    京城每年需要五百旦的粮食供给,而在明仁宗朱高炽时期通过漕运只能达到三百旦。

    这还不算供给给军队的,为了供需平衡只能继续加大投入,随着成本的增加,一旦米从江南到京都价格自然也要长上几倍。

    就这和南方的水果到北方会贵好几倍的原因,全贵在了物流上。

    要是迁都回南京,粮食供给问题就迎刃而解。】

    金光闪闪的大字再次出现。

    “钱!”

    神迹分析的正是朱高炽心中所想,为了大明的子孙后代,在他这一代必然要休养生息,不然就是走隋炀帝的老路。

    【以上是迁都回南京的利,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重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接下来说说弊端,若迁都回南京,明朝对会失去对北方的控制。

    一旦失去对北方的控制,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历史上已经给出了答案。

    但凡定都南京的王朝,就没一个国祚长的,只能是割据一方的王朝。

    最大的例子就是南宋,虽经济昌盛,但被金人追着打,最后只能称臣苟且偷生,最后覆灭。】

    听到这,朱高炽心底一沉。

    这点他不是没考虑过,但是明和宋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朱高

    ?vip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