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放肆!”高宣帝重重一拍龙案,指着秦玄策怒道,“当着朕的面你还如此张狂,还不给朕闭嘴。” 广平郡王伏地大哭:“皇上,您看看、看看,秦玄策这样,实在欺人太甚,老臣也是□□皇帝的子孙,今日却被人这样折辱,老臣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求皇上明断,还老臣一个公道。
” 高宣帝不动声色,看了秦玄策一眼:“玄策目无法纪,恣意行凶,罚没你半年俸禄,闭门思过三日,以示惩戒。
” 秦玄策神色不变,漠然地应了一声“是”。
高宣帝的目光又转到广平郡王身上,淡淡地道:“至于广平王,回去好好管教女儿,叫她日后娴静些,不要再给父母惹事了。
好了,些许小事,不要这般哭喊作态,宗室的颜面还是要顾及的,广平王你年纪也大了,稳重些。
” 高宣帝有意偏袒,广平郡王心中不忿,犹想争辩:“皇上,就这样?” 高宣帝微微向后一靠,他是个温和的君主,但是,当他沉下脸的时候,依旧充满了帝王天然的威仪:“怎么,你还有何话要说?” 宋太监在暗暗摇头,叹息广平郡王不知好歹。
秦玄策骁勇善战,是不世出的将才,为高宣帝征伐四海、平定天下,国之柱石也,而广平郡王,不过是个闲散宗室,于社稷无用、与江山无益,孰轻孰重,岂不是一目了然。
宋太监好心,急急上前,搀扶住广平郡主,暗暗用力把他往外拖:“王爷有伤在身,来,赶紧去找个太医过来好好看看,哎呦,年纪大了,伤了筋骨可不得了,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 广平郡王骨头本来也是软的,见高宣帝不悦,已经后怕,马上见风转舵,哼哼唧唧的:“哎呦,疼煞老臣了,皇上,老臣撑不住了,先行告退。
” 几个小内监上来,扶着广平郡王下去了。
高宣帝看了秦玄策一眼,佯做不悦:“竖子无赖,过分恣睢,朕念你平日还算稳重,这是初犯,饶过你去,若有下次,定然严惩不贷,你可记住了?” 秦玄策微微躬身,抱拳道:“是,臣知错了。
” 高宣帝素来偏爱秦玄策,这事情就轻轻揭过不提,转而笑道:“听说广平王想和你结儿女亲家,你这一顿打,估计这亲也结不成了。
” “臣原本也无意与他家结亲,正好,省得他家来嗦。
”秦玄策八面风吹不动,十分镇定。
高宣帝指着秦玄策笑骂道:“你母亲最近在为你多方相看,你却在背后给她拆台,真真逆子。
” “臣不孝,辜负母亲苦心,臣有愧。
”秦玄策口里这么说着,脸上却看不出丝毫有愧的神色,反而理直气壮得很。
高宣帝不动声色,慢条斯理地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朕也是为人父母者,很是体会你母亲的苦处,就说朕的云都,如今也到了婚嫁的年纪,叫朕头疼,这孩子和你一个脾性,眼光高得很,朕和贵妃都拿她没法子,说不得,改天贵妃要叫你母亲过来,两个人相互抱怨一番。
” 先是时,云都公主属意秦玄策,高宣帝不是不懂,但是,秦玄策身为骠骑大将军,手握天下泰半兵马,若他娶了云都公主,则无形中就站到了魏王一系。
高宣帝虽然喜爱魏王英武、不满太子文弱,但太子的储君之位,乃国之根本,别说朝中老臣,就连高宣帝本人,也不愿意轻易变动,故而,当日秦玄策道“臣只爱手里的剑,不爱女人”,高宣帝听了大笑,顺势就将这事情放下了。
而如今,魏王李敬安被贬为庶人,杜贵妃为此大病了一场,却没有丝毫怨言,只是偶尔伤心落泪,对高宣帝泣诉:“臣妾的一颗心都在两个孩子身上,敬安不争气,臣妾没话说,如今只希望云都能好好的,她统共就这么一个心愿,陛下素来疼她,为何不能体恤?” 面对爱妃的哭诉,高宣帝难免生出愧疚之意,试图弥补一二,遂又旧事重提,露出口风。
秦玄策连眉毛都没动弹一下,马上道:“臣原先轻狂不更事,如今已经悔过自新了,眼下就打算择一合宜的世家女为妻,眼光也不算很高,门楣高低、容貌妍媸都是其次,臣只喜欢温恭贤良的女子。
” 他若无其事地笑了一下:“譬如广平郡王的女儿,那样的宗室王女,大多性子娇纵傲气,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 云都公主身份高贵,容姿明丽,高宣帝向来疼爱这个女儿,但即便如此,高宣帝也不得不承认,云都公主与“温恭贤良”这样的词是完全不沾边的,皇家的女儿,天生的金枝玉叶,又何需温恭贤良呢? 秦玄策这是在婉拒的意思了。
高宣帝马上沉下脸来,重重一按龙案,斥道:“朕看你是越发放肆了,大言不惭,皇族宗室的女儿,还轮得到你来指指点点,快给朕闭嘴!” 秦玄策从善如流,马上把嘴巴闭紧了,一声不吭。
高宣帝恼火万分,他想起云都公主啼哭撒娇的模样,再看看秦玄策油盐不进的神色,尊贵的帝王难得生出了头疼的感觉,他顺手抓起案上书卷,砸了过去:“果然如广平王所言,你就是个嚣张跋扈的东西,好了,滚吧,别在朕面前杵着添堵。
” 秦玄策略一偏头,那书卷擦着他的脸颊飞了过去。
他若无其事地道:“皇上息怒,臣有罪,臣告退。
” 言罢转身退下。
宋太监揣摩着高宣帝的眼色,留了个心眼,亲自送秦玄策出去。
及至到了殿外,宋太监垂手跟在秦玄策的身后,委婉地劝道:“大将军今日终究是唐突了,陛下的意思您不是不懂,何以不能为君上分忧?老奴就不懂了,这天底下,难道还有哪家的姑娘比公主更配得上大将军?那必然是没有的。
” 秦玄策想了想,镇定自若地道:“公主是金尊玉贵的人,我哪里敢说配不配的话,只是念及母亲为我操劳多年,我既娶妻,自然要加倍服侍孝顺母亲,寻常人家的女儿也罢了,若公主下降,在我家中,却要我母亲尊她、敬她,为人子者,心中不忍如此,齐大,非偶也,故不敢应命。
” 他当日用了这套说辞应付秦夫人,如今再拿出来应付宋太监,也算得心应手。
宋太监却被唬住了,哑口无言,半晌叹道:“难得大将军孝心至诚,秦夫人好福气。
” 待秦玄策出宫后,宋太监回来,转头就把那些话一五一十地向高宣帝转述了一遍。
高宣帝听后,面色稍霁,沉吟良久,摆了摆手:“罢了,此事稍后再议吧。
” 阿檀本来恹恹地歪在榻上,听得姜氏过来找她,也是费解,想及如今姜氏怀着身孕,是秦家顶金贵的人,既来了,又不好不见,遂整了衣裳出去。
她昨天才和秦玄策闹了一场,睡也没睡好,吃也没吃好,看过去憔悴了许多,烟眉轻颦,原先的妖娆风韵,又添了一股楚楚可怜的哀婉。
宋佩云和姜氏一起候在前堂花厅中,见了阿檀挑起帘子出来,妩媚天成,殊色惊人,不由眉心跳了一下,旋即从容自若,起身迎了上去:“苏娘子看过去仿佛不太精神,可是身子不舒服,倒是我来得不巧,打扰你了。
” 阿檀急急摆手:“姑娘客气了,折煞我了,姑娘请坐,不知道有何吩咐。
” 姜氏坐在那里,敷衍地笑了笑,道:“这个是我的表妹,邺城伯宋家的大姑娘,你昨天也是见过的,她今天过来看我,做了几样小点心,我品着味道差了几分,就想起你了,常听观山庭的人夸你厨艺了得,做的东西样样都好吃,想请你给她点拨一二,也好让她长进一些。
” 阿檀谦虚地道:“三夫人过奖了,宋姑娘若有疑问,可以切磋一番,不敢说点拨二字。
” 宋佩云早有准备,从丫鬟手里拿过一方小食盒,打开来,取出一碟点心,摆在案上,指着道:“我会做得不多,今天做的是桂花山药糕,素日自己尝着还好,偏偏表姐说差点意思,麻烦你帮我看看,究竟差在哪了?” 她说着,笑着拉了阿檀一下:“苏娘子还请坐下,慢慢与我分说。
” 阿檀如今也耐不得久站,略一迟疑,就坐下了。
她告了一声罪,拿起一枚桂花山药糕,先嗅了嗅,又咬了一小口尝了尝,揣摩了片刻,道:“宋姑娘做得已经不错了,只是山药还有些涩味,此物去皮后,用盐水浸泡半个时辰,再捣成泥,可去涩,还有,桂花酱不要用蜜,蜜汁加热蒸煮,略有酸味,不若用白糖的味道来得干净,这两样做好了,口味还能再好些。
” 宋佩云抚掌笑道:“原来如此,听了苏娘子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我这就记下了。
” 阿檀从小到大,只因容貌过于妖冶,很不受别的女孩儿待见,在宫中如此,出了宫也是如此,难得遇到宋佩云这般友善的,不由感觉格外亲近些。
她又多说了两句:“宋姑娘若有闲情,可以试试看,用糖渍金桂和山药泥一起搅合,捏成花糕后,上面再淋上丹桂酱,金桂与丹桂的香气和口感略有不同,这样呢,既好吃又好看。
连姜氏都笑了起来:“就这一道山药糕,还有这许多讲究,难怪二伯离不了你,果然是个妙人儿。
” 阿檀的笑容淡了下去,低下了头。
宋佩云从头到尾都是笑意盈盈,又和阿檀说了一些琐碎的话,诸如,若是桂花换成玫瑰如何,今秋的菊花开得甚好,不若采些菊花做吃食,也算风雅,言语温存,神态温雅,如春风拂面。
阿檀安静地坐在那里,宋佩云说一句,她或者回半句,或者只是听着,抿嘴微笑而已,看过去,似乎交谈甚欢。
秦玄策回来的时候,从廊阶那边远远地望过来,见到的就是这番景象,他停住了脚步,多看了两眼。
长青过来,禀道:“那是三夫人带着她娘家的表妹过来,和阿檀说一些吃食上的工夫。
” 秦玄策想了一下,问道:“三夫人的表妹,是昨天半夏说的宋家的那个?” “是。
” 那边花厅里的人也看到了秦玄策。
姜氏和宋佩云都站了起来。
因有女客在场,秦玄策恪守礼仪,并没有进来,他只是略一颔首,走开了。
宋佩云有些呆住了,脸上飞起了一片红霞。
她先前不过是贪慕晋国公府的权势,才一心攀附,如今这一照面,才知道世人传言不虚,大将军丰姿伟仪,是个难得的美男子。
她不敢多想,心里慌得厉害,情不自禁低下了头。
姜氏咳了一声,偷偷踩了宋佩云一脚。
宋佩云吃疼,赶紧调整了一下脸色,对阿檀说话的语气更加温柔了:“今天叨唠苏娘子了。
” 她又取了一只小小的锦匣出来,打开来,里面还是一只簪子,不过是丝绢堆砌而成,做了一朵精细的芍药宫花。
宋佩云笑吟吟的:“这是一个小小玩意,送给苏娘子,权且当作束,日后若还有不明之处,还要再来请教你,希望你不要嫌弃。
” 阿檀心里不安起来,很是推让了一番,后面还是姜氏发话,硬让阿檀收下了。
少顷,姜氏带着宋佩云起身告辞。
陶嬷嬷走了进来,道:“二爷吩咐,叫府上备了马车,送宋家的表姑娘回府,三夫人身子重,且歇着,我们替您张罗好。
” 姜氏面上有光,笑道:“多谢二伯了。
” 宋佩云怔了一下,旋即回过神来,她的眼睛几乎发光,勉强克制着自己的笑容,温雅娴静地一福身,道了一声谢,而后款款地随陶嬷嬷出去了,腰肢挺得特别直。
阿檀的神情一直很平静,什么也没说,那朵绢花也不过放在了案几上,她自己回去了。
回到房中没一会儿,陶嬷嬷过来叫她:“二爷要喝茶,叫你端茶过去。
” “嗯。
”阿檀慢吞吞地应了一声。
陶嬷嬷看着阿檀蔫巴巴的神色,直叹气,劝道:“我也不知道你又和二爷耍什么小性子,差不多也够了,要说二爷是真的疼你,若换个别的人家,哪里能这样纵容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把二爷的情分给造作没了。
” 阿檀沉默一会儿,点头道:“是,嬷嬷说的没错,是我不知轻重,忘了上下尊卑之分,日后都改了,再不敢了。
” 陶嬷嬷也不料她一说就通,半信半疑的:“好了,快去吧,别让二爷等。
” 丫鬟沏好一壶雀舌兰,阿檀端进秦玄策的房中,默不作声地奉上去。
秦玄策坐在那里,接过茶,喝了一口,端着一脸严肃的神情,语气却有些不自在:“还生气?” “没有,不曾生气。
”阿檀垂下眼帘,不看秦玄策。
秦玄策咳了一声,干巴巴地解释了一句:“方才我叫人送宋家的女子回去,是为了答谢昨天她在园子里对你的友善之情,没别的意思。
” “二爷做的事情,自然有您的道理,不必和我说。
”阿檀的声音娇娇软软的,温顺得很。
秦玄策有些焦躁,如今这情形,仿佛骑虎难下,他隐约觉得有些不太对味的地方,但他分辩不出来,阿檀不舒服,他也不舒服,好像被人生生架在火上烤着,浑身难受。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到底要如何?要和我怄气到几时?” 她现在不但不搭理秦玄策,还自作主张,把自己的枕头和物件都搬回原先的房中去了,俨然一副泾渭分明、两不相干的状态,气得秦玄策牙痒。
阿檀摇了摇头,轻声道:“我没怄气,怎么你们一个两个的都说我不对,二爷问我要如何,我却不解了,您自去娶您的夫人,我不曾拦着、也不曾说您一句不是,您不依不饶的要怎样呢?” “阿檀!”秦玄策无奈又恼火地叫了一声。
阿檀安静地想了片刻,终于恍然大悟起来:“哦,原来二爷问过我喜欢哪个姑娘来着?”,她思忖了一下,“那您还是娶方才那个宋姑娘吧,我觉得她挺好。
” 作者有话说: 这里已经是矛盾的最高潮了,男人差不多狗到头了。
咳咳,男人不狗,到时候不好意思往死里整他啊(死里整,字面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