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户的第二十四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你怎么会这么觉得?”三郎莫名其妙道。

    德川茂茂顿时就有些放松了:“那果然您也觉得这不合理,不过如果要推行的话……”

    “不是啊。”三郎困惑道,“发布这种政令只有需不需要,去想比例多少还有是否合理没有必要吧?”

    三郎说这句话的口吻还是淡淡的,但他的话语却无可避免地在德川茂茂的心中搅起风浪,让这个年轻的、迟迟未能掌权的将军露出了又像是恍然大悟、又像是难以接受的表情。

    ——而这也是三郎干脆拒绝桂小太郎的原因。

    正是因为这个国家如此摇摇欲坠,攘夷组织才会一直具有生命力,就算真选组、见回组、天人都有更加强劲的武器,他们也无法将攘夷组织完全根除。因为攘夷志士本身就代表着普罗大众最基本的、想要从不断坠落的现状中挣扎出来的渴求。是因为幕府一直在施与伤害,才会有攘夷志士的回击。

    ……那若是幕府与攘夷志士之间真的矛盾无可调和的话,为什么会有银时、西乡这种原·攘夷志士选择脱离队伍,放弃攘夷的理想呢?

    尽管德川茂茂一直没有掌握实权,只是天人束缚下的傀儡。但是,一国的征夷大将军都能在这件事里优先共情那些真正受到损伤的普通人,为什么这个国家仍然会给人如此无望的感觉?

    三郎在德川茂茂的视线中满不在乎地顺口道:“我之前也因为军费不够向堺市要钱来着。会这么做当然就是因为需要这么做才行啊。”

    如果是为了杀鸡取卵,那么天导众深入这个国家内政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早就有机会可以做这种事。回收黄金的过程里会有贪腐、会有暴利、会有流血事件……可是追根溯源,幕府会提出新旧小判兑换的政令,仍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已经到了必须去做这种事的地步。

    让一个国家机器动起来是有前提的。

    民众受苦是事实,而幕府会回收黄金,原本也是因为经济能力已经在不断下降。最根本的力量一是暴力,二是经济。幕府以天人、以热武器装备好了暴力,然后再以搜罗黄金的方式来维|稳经济。

    不是什么见钱眼开。也不是什么为了天人。

    一切的根源反而是幕府本身的孱弱。是上有天人桎梏、下有攘夷志士鼓动起内乱,层层削弱后,幕府必须将一切力量都搜罗在手,才能继续维持住统治。不然黄金落到攘夷志士手中会被攘夷志士用来购买武器缩短武力差距和收拢民心,落到天人手里会让整个江户发行的纸币都失去购买力。这是天导众出于某些原因的首肯,也是幕府的自保手段。民众的需求确实不在他们的考虑中,因为他们是统治者,民众是被统治者,如果他们连自己的地位都稳固不住,怎么可能去顾及其余人的需求!

    这才是桂这一类的攘夷志士与幕府对立的真相。

    国之将乱。

    德川茂茂虽然是傀儡,但也是有认真接受过教育的。在被他人把持权柄的那段太长的空窗期内,他也想过要如何改变这个国家。如果攘夷志士如星火般源源不绝地出现,那就干脆去了解攘夷志士本身——但是他以为的治本,实际上也可能只是治标而已。

    如果手上拿的不是喇叭,德川茂茂恐怕已经要当场为三郎打call了——不愧是织田信长!看问题的方向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