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算是打消。

    他弓着食指在桌角轻点着,沉吟道:“孤知道了,下去吧。”

    刘医正应是,却并没有即刻退下,而是从身上背着的药箱里取出一沓药方,恭恭敬敬地呈送给燕臻,“殿下,这是给圣人近来几日开过的药。”

    燕臻并没有接那药方,而是直接问道:“他还能撑几天?”

    刘医正答:“圣人卧床这些年,身子基本都熬空了,如今又中了毒,便是臣拼尽全力,也只能再让圣人撑上十天。”

    十天?

    “活着也是浪费药材。”燕臻嗤笑一声,说,“不如早死给国库省些银两,也算是他这圣人之位没白坐一场。”

    刘医正如何不明白他的意思,默默点了点头,转身退下了。

    翌日。

    永元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二,圣人驾崩,太子燕臻于华清宫灵前仓促即位,并且要在骊山为永元帝守孝二十七日。

    等二十七天过,便会长安的含元宫正式登基为帝。

    但新帝勤勉,在这守孝期间,便已经正式地接管朝政了,见识过永元帝懒散的臣工们老泪纵横,也都纷纷奋勉,朝廷上下干劲十足,连一些积攒了许久的陈年旧折都很快处理完毕。

    为此,燕臻几乎夜夜宿在召见臣子的前殿,一张俊脸也显得有些憔悴。

    不少臣工看不过去,更是担心他的身体,劝他万万保重身体,只差上折子了。

    燕臻笑着同他们道:“总归后宫无人,朕还是想将心思多放在政事上。”

    这话不是敷衍,可听在臣子的耳中却变了味。

    第二日,桌上的奏折本数几乎翻了一倍,燕臻以为是长安朝局更迭引得边境不安,却不想送来的几十道折子都是请他立后纳妃的。

    “陛下的婚事,也是正事。”孟思源语重心长地劝道。

    燕臻不堪其扰,更不愿刚即位就被臣子们推着走,他将折子全部打回,半个字都没有同意,薛呈见他脸色不好,适时地递上一杯茶,“陛下息怒。”

    燕臻接过茶抿了一口,他并非是生气,只是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理这件事。

    他搁了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这几日夙兴夜寐,的确有些疲惫,他不由得想到陶令仪,许还在家里乖乖等着她回去。

    他也曾想过,要不然就让她一直待在晴方园,他时不时出宫去看她几次,也够了,毕竟朝政繁忙,他不可能一直把心思扑在一个女人身上。

    可渐渐地,心思就变了。他对于陶令仪的喜欢,好像比想象中的更多一点。

    “陛下,随王殿下求见。”一道通传打断了燕臻的思绪,他没睁眼,只是朝薛呈点了点头。

    薛呈会意,立刻命人将随王请进来。

    “臣参见陛下。”

    燕臻已经登基,燕长风这次见燕臻行的是正式的君臣之礼,燕臻听见脚步声地那一刻就已经睁开了眼,他命薛呈看座,而后道:“皇叔怎么这时候来了?”

    燕长风的眼里流露出些许的无奈,“还不是孟思源等人,生推着我来觐见。”

    燕臻一下子明白过来,眼底厉色一闪而过,“朕果真是纵容了他们,才让他们这般放肆。”

    “陛下息怒。”燕长风道,“孟思源等人都是从先帝那一朝过来的,先帝早些年还算得上励精图治,后来因为陶家的插手,便开始再不问朝政,因此臣工们已经习惯于替他做决定,如今陛下初登基,只怕他们的脑子还没转过来。”

    燕臻的脸色仍是不大好,但并没再说什么。

    燕长风笑了笑,说:“只是这事他们也不是全错,陛下的身边的确缺个知心的女人。”

    燕臻皱眉看向燕长风,“皇叔怎么也……”

    他一向是少年老成,沉稳可靠的,有时候甚至会让人忘记,他其实只有十九岁,尚未及冠。

    但在这一刻,他的脸上竟添了几分少年人的恼怒,让燕长风惊讶地挑了挑眉。

    燕长风禁不住猜测,“莫非陛下已经心有所属?”

    燕臻一怔,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燕长风感叹,“那些糊涂的老臣还想在你登基之后为你选妃,却不知咱们的陛下一向都不是没有主意的人。”

    他忽地想起一桩旧事,“想当初先帝也有过一个心仪的女子,姓韩,他为了这个女子,甚至退掉了与陶家大娘子的婚事,后来登基便立了韩氏为后,算是他第一次反抗陶家。”

    “可是后来,燕南战乱,朝中所有武将都是陶家人,他们称病不出征,朝廷险些把燕南四州都赔出去,先帝无法只得废后另娶,但被退过一次婚的大娘子宁死不嫁,被送进宫的就成了你的母妃。”

    燕臻小时候也曾听母妃提起过此事,他垂了垂眼皮,并未言语。

    燕臻见他如此,以为是自己提起了过往令他不悦,便笑着给自己铺台阶下,“总归陛下和先帝到底是不同的,也再不会有第二个陶家女……”

    可话未说完,便被燕臻打断,“若有呢。”

    燕长风一愣,慢半拍地问,“……陛下的意思是?”

    燕臻却是轻笑了一声,道:“朕说,朕看上的女子,便是姓陶。”

    陶?

    如今负责主审陶郁林的正是燕长风,早在清点陶家人口的时候,他便发现陶郁林的小女儿已经消失了许久。

    他原本还以为是陶郁林一早将女儿送出去避祸,如今想来,怕是燕臻将人带走了。

    但如今陶家人都还在刑部大牢里关押着,因为牵扯人数众多,所以还尚未处置,但谁都知道,陶家多半都要落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若是旁的人也便罢了,毕竟是陶郁林的亲生女儿,身份特殊。

    莫不成……燕长风问:“殿下是想要宽恕陶家女眷?”

    却见燕臻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斩草不除根,必留祸患。”

    “那殿下是想……”

    燕臻淡淡一笑,道:“朕只是想提醒皇叔,陶家九娘子早就死了,实在不必再耗费精力搜捕。”

    “是。”

    燕长风知道,燕臻从不会更改自己的决定,眼下会同他提起此事,便是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他极有分寸地不再问下去,应道:“臣明白。”

    再有三日,便是守孝的最后一天,燕臻按规矩到灵堂行最后的叩拜之礼,而后便要合棺葬入陵寝。

    群臣都侯在外面,燕臻跪在软垫上,在群臣地注视下三拜九叩。

    灵堂十分安静,只有燃香袅袅。

    礼毕启棺,燕臻被薛呈扶着站起来,跪了太久的膝盖酸痛一片,险些没站稳。

    薛呈忙撑住他的小臂,担心道:“陛下,您没事吧?”

    燕臻轻拧了一下眉,说:“无碍。”

    梓宫葬入陵寝之后,又行祭祀大典,还要运送灵位入太庙,且每一步都要燕臻亲至,等一切尘埃落定,已是翌日清晨,并在宣政殿行了登基大典。

    繁缛的礼节压的人疲惫不堪,纵是燕臻也有些支撑不住,但他还不能睡,已经整整二十七日没有回晴方园了,他得先去看一看陶令仪。

    他到的时候,陶令仪正在榻上看书,冷不丁看见他,先是一怔,而后才生出埋怨和惊喜来。

    她主动迎上去替他解下披风,正想开口,便感觉燕臻将她抱住,他好像很疲惫,半个身子的重量都覆在她的身上,压的她喘不过气。

    她想将人推开些,“表哥……”

    燕臻却不管不顾地将她打横抱起,往柔软的榻上一扔,而后自己也倾身躺了上去,“陪我睡一会。”

    陶令仪挣扎不动,只得顺从,她侧身躺在燕臻的怀里,感觉着他身上若有若无的沉香气,闭了闭眼睛,好像忽然也生出了睡意。

    燕臻已经睡着,她小心翼翼地蜷了蜷身子,想给自己找一个更舒服的姿势,却忽然感觉腰间一硌,像是有什么东西。

    她狐疑地伸手去摸,却是一块玉佩,瞧着有些眼生,不是燕臻从前常带的,但看样式是男人用的。

    大约是新买的吧?

    陶令仪这样想着,正要替他把玉佩收好搁在枕边,却倏地一愣。

    是她看错了吗?

    那玉佩上怎么刻着五爪龙纹?

章节目录